很多孕妈妈会问:妊娠期常见营养素怎么补?补多少?
妊娠是妇女特殊的生理时期,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在这一特殊时期对人体的细胞代谢、 生物合成及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是胎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
那么妊娠期需要常规补充哪些维生素?什么时候开始补充?需要补充多少剂量?
对于口服铁不能耐受或对口服铁无反应的人,或妊娠后期严重缺铁的人,可以考虑使用肠外铁。为了避免食物抑制铁的吸收,建议进食前1h口服铁剂,与维生素C共同服用,以增加吸收。
叶酸
围受孕期叶酸缺乏显著增加新生儿神经管缺陷(NTDs)的发生风险。孕期叶酸缺乏还增加流产、早产、巨幼细胞贫血、子痫前期等疾病发生风险,而补充叶酸可降低流产等风险。
无高危因素的妇女,从可能妊娠或孕前至少3个月开始,增补叶酸0.4 mg/d或0.8 mg/d,直至妊娠满3个月。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妇女,建议增补叶酸至少5 mg/d。
对于家族中或本人有NTDs史、NTDs生育史妇女,增补叶酸4 mg/d,直至妊娠满3个月 ;因剂型原因,可增补叶酸5 mg/d。
钙
妊娠期间母体尿钙的排泄率高于非妊娠期。正常成人从肠道排出钙量为 2.50~8.75 mmol/d,而孕妇尿钙排泄量可增高至 15.5 mmol/d。
妊娠14周开始常规补充钙剂0.6~1.5 g/d。只有对于部分经产妇、年龄偏大或有小腿肌肉痉挛等缺钙症状的孕妇可提前补钙,否则提前补钙可能会影响孕妇的食欲,加剧早孕反应。
维生素D通过改变肠道钙的吸收率,调节血钙浓度。补钙的同时需适量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维生素D
孕妇维生素 D 需求量增加是由于胎儿生长发育完全依赖母体维生素 D 水平,从妊娠早期母体维生素 D 结合蛋白(DBP)水平就上升,2 周后血清 1,25(OH)2D 水平稳步增加直到分娩。
此外,维生素D的摄入要适量,每日摄入维生素D 800 IU以内不会发生毒副作用,但摄入量超过5000 IU时,则出现维生素D中毒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嗜睡、乏力、心律不齐等。
维生素A
维生素A对细胞分裂、胎儿器官和骨骼发育和成熟、免疫系统的维持(增强抗感染能力)和胎儿视觉的发育以及孕产妇眼睛健康和夜视能力的维持是非常重要的。
补充维生素A后降低了孕产妇夜盲症风险。
对于孕妇或24~59月龄儿童及以上的地区,建议补充最高10,000 IU维生素A(每日一剂)或最高为25,000 IU维生素A(每周一剂),在妊娠期至少补充12周,直至分娩。
急性维生素A中毒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头痛、视物模糊、眩晕、肌协调能力下降、皮肤剥脱、体重下降和疲倦。中毒通常是由维生素A补充剂摄入过量所致,但经常摄入大量富含维生素A的肝脏,也可导致维生素A中毒。
维生素E
由于在生殖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维生素 E 又称为生育酚,妊娠过程中缺乏维生素 E 可导致流产、早产、先兆子痫和胎儿生长受限。
维生素 E 对于妊娠过程是必需的,在妊娠过程中母体血浆中维生素 E 的浓度显著增加。缺乏维生素E会影响胚胎的植入和胎盘的形成,从而导致流产和早产。但对于是否需要给妊娠妇女补充维生素E则没有一致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