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腹直肌分离,再不注意就晚了!
腹直肌分离(diastasis of the rectus abdominis muscle, DRAM)是指双侧腹直肌在腹中线部位分离,间距超2.0cm,可导致腹部肌肉无力,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
几乎所有女性在晚孕期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产后6周时仍有近50%的妈妈会出现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为什么会分离?
生理因素:妊娠期在孕激素的作用下,腹白线连接处变得松弛,不断隆起的子宫将腹直肌向2侧拉扯,当超过腹直肌肉弹性的极限,皮肤弹性纤维发生断裂,腹白线连接处被拉断,腹直肌腱也就发生不同程度的分离。
饮食因素:大部分女性在孕期,出于能使胎儿更好地发育的目的,大量摄入各种高热、高脂肪的食物,引起脂肪在体内的堆积,体型肥胖、营养不均衡,造成肌肉组织弹性下降。
年龄因素:部分孕妇由于年龄问题,身体的机能降低,皮肤肌肉弹性下降,缺乏运动也会影响肌肉弹性,导致孕产妇更易造成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对女性有什么影响?
腹直肌作为核心肌肉,平时能维持腹内压,还能帮助我们呼吸、排便以及帮助我们分娩。未修复的腹直肌分离,会出现以下问题:
腰背疼痛
导致腰背肌肉代偿性力量增强而出现劳损,进而腰背疼痛,严重时影响到正常的活动和哺乳。
骨盆不稳,加重不良姿态
孕晚期随着子宫的增大,为了增加稳定性,身体会代偿性的重心前倾,出现腰椎前凸和骨盆前倾;随着腹直肌分离的加剧,这种骨盆前倾和腰椎前凸会加重,出现骨盆不稳和运动时的不良姿态。
肚皮松弛下垂
腹直肌分离,会引发局部脂肪转移和增厚,腹部外形会产生改变,这种改变分为轻、中和重度:
轻度:表现为站立时腹壁局部隆起;
中度:腹部呈现鼓状,站立时仍像晚孕期孕妇;
重度:表现为局部皮肤松驰出现皱褶、皮下脂肪下垂出现悬垂腹,甚至出现腹壁疝。
脏器下垂
腹直肌分离会压迫内脏器官,使盆腔器官脱垂,导致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
以及引发的身材变形,影响气质形象,使产后妈妈们内心变得敏感而焦虑,甚至可能增加产后抑郁的发生。
产后多久进行腹直肌分离修复
对于产后妈妈来说:
顺产:产后恶露排干净,无盆腔积液及炎症等情况,一般产后42天可以进行产后修复。
剖腹产:需要伤口完全与合,无红肿发痒疼痛现象,才能进行修复。
济南艾玛妇产主任特别提醒:
未经检查贸然做腰腹力和盆底肌训练,可能反而加重腹直肌分离。
因此如果腹直肌分离达2指以上,不要盲目做躯干弯曲和扭转等负重练习,而是建议在专业产康师或医生指导下进行训练于及治疗。